酒与美密切相关,酒的背后环绕着自然、历史、文化与科学,还有与人的关系。人们饮酒又不止是饮酒,酒中自有一番天地。现代科学让白酒逐渐走向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揭开这佳酿的面纱,不断提出问题,也不断回答问题。
白酒中也有十万个为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对于白酒,你是不是也有这些疑问。
Q1 白酒为什么叫“白酒”?
根据《中国酒概述》记载,“历史上,中国白酒亦被称为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等,称白酒,是因为其酒无色......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称”。中国白酒由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具有以酯类为主的香味特征。其名称中的“白”也意在说明酒体的纯正性。
Q2 为什么酿酒原料以高粱为主?
常见的白酒酿酒原料有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米等。高粱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适量,油脂含量少,单宁含量适量,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含果胶质极少。在发酵过程中,高粱里的淀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糖化变为糖分,酵母菌再把糖分转化为酒精。因为其各种成分含量比较平衡,所以酿出的酒会有饱满的香味。酒中其他谷物如玉米、小麦、糯米等含量过多,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杂味。经长期实践,人们发现“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米产酒净、糯米产酒绵、小麦产酒冲”。
Q3 刚蒸馏出的白酒能喝吗?
不能!刚蒸馏出的酒,即是新酒。新酒中含有较多的硫化氢、硫醇、硫醚(二甲基硫)等挥发性硫化物,以及少量的丙烯醛、丁烯醛、游离氨等杂味物质,酒体刺激性非常大,燥辣,不醇和,也不绵软,不适合饮用。新酒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窖藏,待酒中的硫化物、杂味物质挥发,再经酿酒师精心勾调平衡风味,达到国家要求的白酒产品标准后,才可饮用。
Q4 为什么52度是常见的白酒度数?
酒度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根据国家白酒产品标准规定,高度酒的酒精度为41%-68%,低度酒的酒精度为25%-40%。52度至54度是白酒的常见度数,一是因为国家高度重视“白酒健康”,白酒都有进行降度、勾调处理;二是由生产工艺决定的,白酒经“掐头去尾”后,这个度数区间的酒精分子与水分子缔合状况比较好,口感佳,醇和协调,回味悠长。
Q5 窖藏是什么原理?
窖藏是白酒酿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酒老熟的过程。其指将优质原浆酒盛放到陶质容器为主或其他适宜窖藏的容器内,贮藏在地下、岩洞、半地下的酒窖内,让酒分子在时间和微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慢慢减少酒中的新酒味和杂味,使酒体达到醇和绵柔的水平。从微观角度看,整个过程包括杂味物质的挥发、酒分子的氢键缔合作用和成分的化学变化三个部分。
Q6勾兑(勾调)在酿造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勾兑(可理解为勾调),指把不同车间、班组以及窖池等生产出来的酒,通过技术处理,统一为符合品牌质量风格标准的基础酒。基础酒的标准为“香气正,形成酒体,初具风格”。白酒生产由于环境、原料、时长、季节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即使是同一窖池产出的酒,可能风格也有差异。通过勾兑能可以统一酒质、统一标准,让同一批次、同一类型的产品风味保持一致。
Q7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做品酒师?
专业品酒讲究四要:一观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四察其格。这就要求品酒师具备灵敏的嗅觉与味觉,有较强的酒体鉴赏能力。《中国白酒品评宝典》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丹麦科学传播中心和哥本哈根生命科学系的食物科学家联合做过一项味觉研究,他们对8900个人进行了味觉识别测试,结果发现在识别不同浓度的甜味和酸味方面,女性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项实验表明男女嗅觉的生理差异导致女性对味觉与嗅觉更敏感,并且由于日常生活中女性少嗜烟酒,嗅觉、味觉不易受到伤害,心思细腻,更适于品酒、评酒。
Q8 为什么白酒要分香型?
白酒按香型划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兼香型、药香型、特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及馥郁香型十二种香型。1979年以前,白酒是不分香型的。随着科学的技术发展,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专家们首次提出对白酒分香型,并确立香型分组的五大原则: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应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和独特的香味成分特征;有相应的检测设备,产品香型的检测报告和研究报告;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资金利润约达50%;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产品覆盖面。
Q9为什么红酒、啤酒、白酒不能混饮?
啤酒、红酒、白酒等多种酒类混着喝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饮酒量,轻则导致宿醉,重则威胁生命安全。科学家研究发现,啤酒中的成分会加速胃肠道对乙醇的吸收,而白酒与红酒混合后有助溶作用,使人体更吸收酒精更快,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作用。酒类的酒精度不同,混着喝,会让身体难以适应。酒的成分不同会更容易导致恶心、呕吐、急性酒精中毒等现象的出现。所以饮酒人士需要正确饮酒、科学饮酒。
本文相关术语、原理来源:
[1] 贾智勇.中国白酒品评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0
[2] 辜义洪.白酒勾兑与品评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11
[3] 赖登燡,王久明,余乾伟,陈万能.白酒生产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9
[4] 罗惠波.白酒酿造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
[5] 邹江鹏.邹博士话酒:白酒小百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1